??記者從水利部了解到,我國現已建成7300多處大中型灌區,構建起了相對完備的蓄水、引水、提水、輸水、排水工程網絡體系。當下,我國耕地灌溉面積達10.75億畝,占全國耕地面積的56%。

??自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耕地灌溉面積從9.37億畝增長至10.75億畝,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.516提升到0.576,耕地灌溉畝均用水量從404立方米降至347立方米,單方灌溉水的糧食生產力從1.58公斤提高到1.8公斤以上。在農業灌溉用水基本保持穩定的情況下,確保了我國灌溉面積和糧食產量穩步增長。
??大中型灌區建設改造正穩步推進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中央累計投入約2000億元資金用于我國大中型灌區建設改造,建成了涵蓋從水源、骨干輸配水渠系到田間的灌排工程體系。其中,“十四五”期間已累計實施1880多處大中型灌區改造項目和190多處新建灌區項目,完成后預計可新增、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約2億畝。2024年,水利部會同相關部委實施了1300多處灌區現代化建設改造項目,完工后將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7000多萬畝。
??灌區灌溉效率在逐步提升。2022年底,水利部在全國挑選了49處大中型灌區開展數字孿生灌區先行先試建設。目前,數字孿生灌區建設整體進展順利,能有力保障作物生育期內關鍵時段的用水需求,充分運用遙感等技術智能識別灌區農情,因地制宜地推行無人機巡渠、遠程量測控水等技術,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??現代化灌區建設體制機制不斷創新。2023年以來,水利部啟動了兩批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,依據灌區建設時間、取水方式、作物種類等進行分類,制定水價,優化政策供給,吸引社會資本參與。
??節水增效管理日益完善。水利部發布了14項主要農作物灌溉用水定額,同時發布30余項農業節水相關國家及行業標準,指導各地結合實際情況推廣應用84項節水灌溉技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