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洋作為連接世界的紐帶,是全球貿易的生命線,同時也是眾多島國和沿海地區生存的根基。從巴巴多斯到馬爾代夫,全球共有39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。這些小島國雖擁有絕美風景,卻面臨著生存危機。為了生存,藍色經濟領域的國際發展合作成為必然選擇。

12月16日,第三屆中國—印度洋地區藍色經濟發展合作論壇在云南昆明成功落下帷幕。本屆論壇由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、云南省人民政府、馬爾代夫漁業和海洋資源部、巴巴多斯環境、國家美化、綠色發展和藍色經濟部聯合舉辦,主題為“藍色印度洋的未來 全球南方的發展實踐”。
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署長羅照輝在致辭時指出,本屆論壇要傳遞“藍色”“行動”“團結”這三個關鍵信息。藍色經濟已成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、海洋十年倡議、全球發展倡議、非盟2063年議程等重要政策文件的核心內容。要實現印度洋藍色經濟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,需要各方共同且立即行動起來。作為“全球南方”的一員,中方始終與地區國家尤其是小島國命運與共,愿意與各方一同動員多方資源,一體落實、積極對接全球發展倡議和《安巴議程》等國際海洋倡議,全力支持小島國走向更具韌性的持久繁榮。
云南省委書記王寧表示,云南愿意發揮中國與印度洋地區共贏發展的樞紐作用,推進更便捷的互聯互通,深化更密切的經貿往來,拓展更廣泛領域的人文交流,開展更有成效的減貧合作,深化與印度洋地區的全方位開放合作。
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在視頻致辭中提到,海洋是大家共同的生命線,是實現互聯互通的途徑和經濟發展機遇的源泉。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與印度洋地區國家有著共同愿景,巴方愿意與各方共同采取緊急行動,拯救海洋資源,促進海洋合作,確保本區域在和平、進步和可持續的基礎上持續發展。
發展藍色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,涵蓋了包括漁業在內的資源開發、包括港口等基建在內的互聯互通、包括應對氣候變化在內的防災減災、包括海洋能源在內的生態保護等方面,這些都對國家治理能力提出了巨大考驗。
本屆論壇聚焦藍色經濟、災害應對、氣候變化治理等海洋領域的核心議題,特別邀請巴巴多斯、馬爾代夫作為共同主辦方,為印度洋藍色經濟貢獻獨特智慧和強大動力。在主題研討環節,各國結合世界形勢和自身國情,聚焦藍色經濟,直擊當下全球發展的核心議題。分論壇緊扣小島國“防災減災”這一全球痛點,共同商討打造災害應對屏障,推動筑牢島嶼韌性基石。圓桌對話會以科學專業的態度,為落實《巴黎協定》提出建議。首次設立的政企對話會,來自24個國家、企業、金融機構的代表圍繞基建、數字賦能、海洋文旅等各方關注的領域,進行深入對話,搭建合作橋梁。
與會各方一致認為,本屆論壇彰顯了“全球南方”的廣闊背景,體現了創新引領的精心策劃,發出了共謀發展的時代強音,展現了合作共贏的務實行動。中方愿意與各方一道,不忘初心、堅定信心、展現決心,一體落實、積極對接全球發展倡議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、海洋十年倡議和《安巴議程》,將論壇共建藍色經濟之海、繁榮發展之海、文明交融之海的共識轉化為實際行動,為各國經濟增添動力,為人民帶來福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