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地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“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,堅持穩面積、增單產兩手發力”的重要指示精神。在實際工作中,各地各部門壓實責任落實糧食種植面積,綜合施策提升糧食單產。盡管遭遇了華南“龍舟水”、超強臺風,長江中下游“暴力梅”、持續高溫,黃淮海干旱、旱澇急轉,東北階段低溫、極端暴雨等災害影響,但依然實現了抗災奪豐收。

糧食面積落得實。今年我國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7.90億畝,增加了525.8萬畝,對糧食增產的貢獻接近兩成。經國務院同意,年初農業農村部繼續向各省級人民政府明確了糧食生產目標任務。各地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,通過調整種植結構、發展間作套種、推進撂荒地復墾等多種舉措,挖掘糧食種植面積潛力。同時,中央財政繼續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,小麥、早秈稻最低收購價繼續提高,玉米、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保持穩定,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現全覆蓋,穩定了農民種糧的收益預期。
單產提升成效好。今年我國糧食畝產為394.7公斤/畝,比上年提高了5.1公斤/畝,單產提升對糧食增產的貢獻超過八成。今年持續實施玉米、大豆單產提升工程,加快良田、良種、良機、良法、良制“五良”集成,季季緊抓、茬茬接續、環環緊扣挖掘單產潛力,推動大面積均衡增產。重點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:一是以“增密度”為切入點,畝均株數不斷增加。玉米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畝株數增加100 - 300株。二是以“創高產”為著眼點,關鍵技術加快推廣。重點推廣了玉米精準調控、大豆大壟密植、小麥精細整地播種、油菜直播密植等高產技術模式。三是以“高性能”為突破點,農機裝備升級明顯。針對播種質量不高這一薄弱環節,加快高性能精量播種機普及推廣,輔助加裝北斗導航、無人駕駛等智能裝備。四是以“整建制”為著力點,帶動均衡增產。例如,小麥整建制推進縣畝產較上年提高5.1%,帶動全國小麥平均畝產提高10公斤左右。
防災減災抓得緊。相關部門及早制定發布防災減災工作預案和技術方案,加密災害監測預警,先后對28個省(區、市)啟動農業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響應,提前做好防災準備。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包省包片下沉一線聯系指導,組織專家制定發布40個技術意見,派出30多個科技小分隊蹲點指導服務,推動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。中央財政累計下撥農業生產救災資金61.5億元,支持災區排澇降漬、抗旱澆水,支持開展小麥“一噴三防”、秋糧“一噴多促”,促進防災減災穩產增產。
病蟲防控損失小。相關工作立足“抓早治小、關口前移”,以小麥赤霉病、條銹病、水稻“兩遷”害蟲等重大病蟲為重點,開展大區聯合監測、分區協同治理,大力推進統防統治、綠色防控。派出28個工作組分片包干,深入主產省指導落實種子包衣、病蟲防控、化學除草等措施,堅決遏制重大病蟲重發危害。主要作物病蟲危害實際損失率控制在5%以內,實現了“蟲口奪糧”保豐收。